|
了解更多兴汉知识,结交更多兴汉同袍……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文:边塞诗人
近年来笔者看到若干媒体中报道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宝剑流落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赖家的相关新闻及论述文章,甚至原国家外交部副部长马文波将军也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寻访该翼王剑的下落。但国内媒体的相关报道,包括雅安本地报纸对这段史事的报道均有很多讹误之处,若干问题并未搞清,很有澄清之必要。笔者对此段历史掌故有所了解,现愿将所知写出来以就正于方家,或拾遗补缺供学术界参考。
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的安顺场在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 安顺场在清代属于四川宁远府越嶲厅所辖,旧名紫大地,又名紫打地、诛达地,清末场镇为山洪所毁,另择新场重建,越嶲厅同知孙锵取“山地久安,河流顺轨”之意,更名安顺场。现在的安顺场是个彝族乡,但其实场上历来无彝族居民。清末的安顺场是越嶲厅松林地土司所辖“河道七场、四十八堡”中的首场,历代为松林地土千户王土司家的驻牧地,王家曾在场上建有衙门,地址就在今安顺小学。1927年,当地著名士绅赖执中联合李德吾、刘崇高等将松林地土司“改土归流”,没收末代土司王光祖家的衙门、财产办起了安顺高级小学,王光祖的一个妹妹也作了刘崇高的小妾,王家才搬回了马颈子原土通把衙门去居住。这个赖执中的情况下文再详细叙述。关于松林地土司,清代称为西番人,今归入藏族,所辖堡民亦多为西番中的尔苏人,或称木雅藏人,有说是西夏遗民后裔。由于前代土司王应元参与打败了石达开,所以由土千户陞授为土都司,加副将衔,慈禧太后命绘其像于故宫紫光阁。
清同治二年春三月,太平天国电通军主将翼王石达开率部五万余人自滇之米粮坝(今云南巧家县)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西昌辖境(后来红军长征有一路偏师亦是由此渡江入川)。石达开屯兵于西昌南山,见西昌戒备森严,城高墙厚,不敢强攻,绕城北上,直趋冕宁, 欲图蜀中以为根本,恐清军屯重兵于富林,而不走越嶲大道渡河。时石达开暮气已深,不复当年英锐,孤军远征,转战万里,无后勤补给,自疲于山谷之间,途经冕北拖乌闻一地名“铁宰宰”,铁宰则石开,疑惧顿生,颇有悔意,思之再三,才率兵北上直达大渡河南岸之紫大地。当时拖乌地区尚无彝族部落居住,土著皆番人,这是与后来红军过拖乌彝区的情形大为不同的。
石达开部至紫大地时驻兵营盘山,大渡河北岸尚无清军防守,唯松林地土司王应元断松林河桥,沿西岸防御,并将紫大地居民、粮食、船只全部徙过松林河。适雪山融化,大渡河、松林河水陡涨丈余,石达开误以为是山洪爆发其涸可立而待也,兼之王娘某新产一子,遂按兵不动,坐失战机。不料三日后,清朝大军云集,而河水不退。三月三十日达开以锐卒数千扎筏抢渡大渡河不成,四月四日再渡不得,六日改图松林河又失利。当时松林河水面广阔,不同于今日,不可以今日河流演变后之状态揣测昔日太平军抢渡不力。
达开知陷入绝境,愤极图存。十八日,亲督敢死士口衔利刃分道抢渡大小二河,又被清军和土司兵阻截,天堑难渡。而此时军中粮尽, 食及战马,马尽又食及草根,所部死尸枕籍。大渡河、松林河都过不去,要退回冕宁、西昌,山路又被煖带密土千户岭承恩率彝兵伐巨木所断。至是战守俱穷,进退失据,所部多饿毙。四月二十六日,石达开携子石定忠并宰辅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自往清军大营求死,舍命以救部属,后押往成都被凌迟处死。之前,王娘八人已投大渡河而死。余部五千人缴械后,驻于越嶲厅(今属汉源县)大树堡禹王宫等处,五月五日为雅州知府蔡步钟和彝族土司岭承恩尽屠之,蔡步钟并于此处立“鲸鲵封处“碑。
石达开紫大地覆师蒙难以后,他有一把随身携带象征权位、令符的宝剑就辗转流落到了清朝奉政大夫、大渡河地方豪强、安顺场人赖进学手里。此剑长四十多公分,以鲨鱼皮为鞘,剑把两面均嵌有翡翠、宝石并刻有翼王石达开五个正楷小字。尾端剑柄用黄金制成,上有纹饰。宝剑寒气逼人,削铁如泥,赖进学视为至宝,四乡八里的老百姓均来观看,民国初年的《越嶲县志》中曾对此作了记载。关于翼王剑是如何流落赖家的,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当地参与过进攻石达开部的土人献予赖家的。一说是太平军孑遗赠给赖家的。笔者在安顺场询问年逾九旬的太平军后裔赖光隆时得知此类说法。赖老先生自述其祖上为翼王石达开遗孤(疑为石达开幼子石定基),后被赖进学收养为假子,更姓为赖,躲过清军追捕。 赖进学,字锡山,其墓位于安顺场对面大渡河北岸之骑虎山之巅,今尚存。墓前有残碑一通,疑为文革所毁,两面碑文尚可辨识,碑身正面刻有“故奉政大夫赖公讳进学之墓”,其余部分已残缺。碑身反面为墓表,可观之文字尚多。其中述及赖家祖籍广东兴宁县,清代咸丰年间避祸入蜀,以采矿致富,赖进学恭勤王事,组织团练参与镇压野夷叛乱有功,授奉政大夫,子赖秉权(即赖执中)历任要职等。查清代史料,奉政大夫系正五品文官官阶,可见赖进学当时非一般的地方豪强可比。观察该墓情形,似已被盗掘,墓正中有明显盗洞一个。询及当地村民,证实该墓确已被盗。村民并表示凡大渡河两岸赖家坟茔均已被盗,非独此处,歹人为求墓中宝货。问何以知之?答日该地村民过去几代皆为赖家佃户,故对赖家情况知之较详。又问赖家历史上势力如何?答日威凌河道,称霸一方,夷番颇畏之,唯下游富林之司令官羊仁安可与之抗衡,两家打过冤家,死了不少人。 再问是否知翼王剑之事?一村民老者答知其由来,然不知所终。所言亦与赖光隆老先生相类。
1935年,红军长征又到安顺场,此时赖进学早殁,适其子赖执中时代。赖执中,又名赖秉权,继承赖家权势,积职为川康绥靖公署顾问、夷务宣抚专员、川康边防军少将参军、西康省参议员、宁属屯垦委员会委员,是民国时期川康名士之一。红军到达冕宁县泸沽镇之时,赖执中率部驻守在栗子坪,二十四军旅长邓秀廷派人送来口信,告诉他红军锐不可挡,赖就率两连士兵撤回家乡安顺场,正遇防守大渡河北岸的二十四军准备焚毁安顺场,由于安顺场上大半的房产皆为赖家所有,赖即率部制止不准烧场,并截留大船一只。当夜红军即占领安顺场,赖执中在卫士保护下逃入彝族山区。红军依靠这只大船抢渡大渡河天险成功,避免了成石达开第二。这个事情现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已将其编排为昆剧《飞夺泸定桥》,此处不赘。 据安顺场当地多位老人介绍,赖执中早年曾在四川省省长、国民党二十三军军长刘成勋部担任副官处长,系刘成勋之亲信,他与当年同在川军中的将领刘伯承早就认识,刘之部下袁品文、韩伯诚亦为赖之密友,刘伯承率红军先头部队逼近大渡河时曾派安顺场袍哥首领何海福带来亲笔信一封给赖执中,叫他为红军抢渡大渡河提供方便。此事不知确否,姑记之,籍留以待后之史家考证。
据《安顺(场)乡土志》记载,红军过后赖执中曾往成都晋见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面谈治理川南民族问题的若干意见,很得刘湘重视,赖便将其父所藏翼王石达开宝剑赠予刘湘。此事赖执中的好友、国大代表、西康省参议员孙汝坚先生在解放后所写的史料中亦持此说。又刘湘昔日的幕僚在回忆文章中还说赖执中同时赠给刘湘一幅翼王石达开在安顺场的藏宝图,刘湘便派兵一营随赖执中驻守安顺场,准备发掘石达开的宝藏,后为蒋介石所制止,不果。此事近年来国内外媒体也有报道。笔者询及石棉县文化馆老馆长陈多才先生。陈老先生表示赖执中乃是其舅公,他过去经常出入安顺场赖公馆,在抗战时期见到翼王剑尚在赖家,而当时刘湘已死。至于赖家有翼王藏宝图的事,他表示不知情,并说石达开兵败后紫大地发生过严重泥石流使地貌已经改变,纵然赖家真有藏宝图也未必能够找到藏宝地点,但他说赖家确还有一把翼王所用显示威仪的伞盖他早年曾见过。陈多才并称赖执中的性格为人他是清楚的,不大可能因为讨好而将翼王剑赠予刘湘,他过去未退休时一直受有关部门委派在调查翼王剑的下落,至今未有结果。
1942年,乐西公路大渡河铁索吊桥竣工,身为乐西公路富林至擦罗段督修专员的赖执中出席通车典礼,有感于翼王石达开于大渡河覆军蒙难八十年事而倡议捐款在该处石儿山为石达开建亭镌碑以资凭吊。赖执中的倡议报告得到国民政府要员的批准,于佑任、林云陔、熊式辉、白崇禧、刘文辉、张笃伦、刘万抚、韩孟钧、杨学端等纷纷捐款刻碑,并委赖承办此事,赖本人也作了《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紫大地蒙难纪实》的碑文。当时称此为“灵岩胜迹”,这些碑刻是研究石达开所部事迹的重要史料,可惜在文革中多已被毁。
1951年4月,赖执中及其主持安顺场赖家事务的如夫人赖崔淑君先后在清匪反霸运动中被处死,安顺场上占地数十亩的赖公馆没收充公,改为越嶲县第五区人民政府,而赖家所收藏的翼王剑也就不知所终了。几年后,安顺场发生火灾,昔日的赖公馆全部化为灰烬。现在安顺场上的赖家大院(即赖公馆)系前几年政府出资局部新建的旅游景点,已非当年奉政大夫第的盛况可比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