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67|回复: 0

[思想] 失落的民族瑰宝———汉服

[复制链接]

新浪勋章 - 新浪帐号绑定专属勋章!

2

主题

0

精华

7

积分

白丁 Lv.00

UID
46017
帖子
3
注册时间
2017-11-3
酒清也是九卿 发表于 2019-1-6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了解更多兴汉知识,结交更多兴汉同袍……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x


转载       西藏汉服贴吧   西湖水秀才  侵删
“汉服”的发展与失落
确切地说“汉服”从属于民族服饰的概念,全称是“汉民族传统(ChineseHancosfame)”,是全世界几百种民族服饰中的一种,从出现的历程来看,华服、衣冠、唐装(唐服)及其派生词都是“汉服”的旧称。一百年前,汉服并没有随着清政府的倒台,禁令的失效而恢复,直到今天“汉服”仍被误解为“古装”,与本意相去甚远。更为可惜的是与汉服血肉相连的“唐服”、“华服”等名词,由于缺乏主干的支撑,变得内涵,外延一片混乱的虚无概念。
汉民族作为一个古老而人口最多的民族在选择自己民族服装的时候却显得十分尴尬。在2004年杭州举行的56个民族金花联欢活动中,汉族金花吕晶晶因不知汉民族传统服饰为何物,只能身着西式黑色晚礼服置身于其他55个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之中,真让人汗颜又心痛。
我们发现的最早与“汉服”词汇相关的记载见于《汉书》卷九六下西域传第六十六下渠黎传:后数米朝贺,乐汉元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这里的“汉”主要是指汉朝,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值得一提的是汉承秦制,衣冠是在先秦服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汉衣服制度也就是华夏衣冠制度。汉朝以后,人们逐渐用汉人一词来指代华夏人,正如胡人传统服饰叫“胡服”,汉人传统服饰也就有了相对应的名称“汉服”,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唐代,华服又有一个新的名称“唐服”,又叫霓裳。唐服或唐装也就是指华夏衣冠“汉服”了。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统治者明确地用“汉服”来指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元代的服装多以长袍为主。男子的服饰多从汉俗。妇女也是以袍服为主,上下一体,南北一致。近代以来,“汉服”已经不是单纯的辨别尊卑等级的工具了,还具备了标志民族,社稷存亡的功能。明朝夺得政权后,根据汉人的习俗,上采周汉,下取唐宋,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将服饰制度作了重新规定,男子恢复了传统特色,妇女的服装形制主要有衫、袄、霞披、褙子、比夹及儒裙等。明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汉服”在明代发展到一个高峰。汉服断代在特点的历史时期,清兵入关的第一件事就是“剃发易服”,“易服”针对的就是明朝的“汉服”,清政府清楚汉人衣着与满州服饰的巨大差别,“剃发易服”政策摧毁的对象是汉族服饰文化体系,不是简单的某些款式的禁绝。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使汉族的服饰文化失去了与现代文明对话的全部条件,随着时间的流逝,汉民族在丢失自己民族服饰记忆的同时,也丧失了对礼仪的敬重,失去了对雅俗的权衡。
2“汉服”的特点与审美
《左传》中记录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们华夏民族就是从这华美的衣服而来,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的历史中,人们早已将其生活习惯,审美情趣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沉于服饰之中,汉服之风韵正体现在这方方面面。从历史进程来看,汉服主要是指公元前二十世纪至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未清初)近四千年中,在汉民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的主导思想,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装饰体系。
有人说“汉服”式样繁多,历代不同,有些杂乱。其实,历史上的“汉服”是层次分明,变化甚微的。综观历代,我们可以发现,汉服的形制基本上是两大类型;一种衣裳分体制(如图1)上身为衣,襦、半臂等,下身为裳,指裙子、裤式,商朝以前的服装以上衣下裳制为主,妇女穿着较多。另一种为衣裳连属制,上衣下裳合二为一,此类服装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之交,又名“深衣”,以后的袍服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男子在唐以后多穿上下相连的袍衫、褙子等。“汉服”的演变也一直没有脱离这两种基本形制。总体而言,汉服的款式以交领(兼有圆领、直领)右衽为主要特点,无口、系带,宽衣大袖,线条柔美流动,飘逸灵动。而交领有衽是贯穿始终的灵魂所在。“汉服”的裁剪方法一直采用平面裁剪。没有省道和肩斜,且用料一般都大于覆盖人体的最小需要,所以无论是秦汉的大袖衣还是明朝的大袖衫,其袖长远远长出手臂,袖肥甚至在穿着后宽到及地。不同时期,也有袖肥窄小的,便于劳动。当人穿着后,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衣袖就会随人体的动感而形成优美的流线,这种行云流水般的韵味正是汉服所特有的美感。几千年的发展中汉服在其宽大飘逸流畅脱俗的基本风格下演变出来的多种款式,体现出汉民族传统的审美观——追寻的是一种衣服随人体而流露出来的自然之美。追求的是浑然一体,天然妙和,由内及外的含蓄之美。它的作用不仅是御寒蔽体。它所有的形制特征纹饰搭配等都代表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取向。“汉服”在服饰图案上多利用动,植物和几何纹样,图案的表现形式大致经历了抽象,规范到写实等几个阶段,商周以前的图案,与原始的汉字一样,比较简炼、概括、上下均衡、左右对称、纹样布局严密。明朝时期,以注重写实手法、各种动植物被刻画得细赋、逼真、栩栩如生。
传统服装在色彩的运用上,则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史记历书》有“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的记载,一般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传统对服饰色彩的选择上有着明显的阶层分界。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只有天子权贵们才能穿用。中国传统服饰中色彩的使用,以深色为贵,浅色次之,因此正式的礼服常使用深沉的织绵图纹,而一颜色为主色调,装饰以鲜艳华丽的刺绣,一般家居式平民常服则多用淡色。汉族传统服饰,最初阶段是伴随着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一并发展,成为等级制的象征。
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的文化历程中“礼”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体现了古代的统治思想。服饰制度成了统治工具。衣冠服饰被视为“治天下”之道。“黄帝、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周易,系辞下》,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以汉服最典型的深衣为例,其形制必须符合“规、矩、绳、权衡”。深衣的下摆所用布帛共12幅,以应一年有12月之意,体现了强烈的法天思想,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形以应方,这代表做人要有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衣带下垂很长,一直到脚踝,代表正直,下襟与地面齐平,代表权衡。包含很多儒家思想。当人穿上汉服,自然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由此可见,汉服里蕴涵着相当的文化内涵,受“儒、道、墨、法”等纵横诸家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的影响充分在服饰里体现出来。追求平和自然,与世无争,宽厚仁爱的境界,塑造了“汉服”天人合一,飘逸洒脱的风格。“汉服”也体现出穿着者的宽大,随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气度。
3“汉服”的振兴与时尚
振兴“汉服”绝不是一件衣裳那么容易,这只是最表象的东西。我们要振兴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是以“汉服”为表象的民族传统文化。
目前,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与振兴已初现曙光,在民族文化意识与复苏的今天,“汉服”振兴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华夏振兴、衣冠先行”,不仅因为衣冠是人们的古老情结。更因为衣最贴近人的生活组成部分,2005年韩国将我国的楚汉文化“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使中国人更加认识到保护自身文化遗产的需要,于是“汉服”的复兴在一部分青年人中进行的更加如火如荼。民族服装是一个民族的符号,以“汉服”为载体复兴传统文化的课题已在华夏大地上展开。我们知道对一个民族的辨识,最直观的就是通过他的衣饰,它是我们不断寻找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符号,于今有着重要意义。去年,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就有百名学子举行“汉服”成人礼,今年,5月16日在武汉东湖湖北楚城500多人举行汉服成人礼。民间还有许多年青人自发组织有关振兴“汉服”和“汉文化”的活动。振兴汉民族文化,振兴民族文化遗产,已是势在必行。本人认为要复兴“汉服”可从以下三点做起来。
第一是要振复“汉服”并非完全复古。“汉服”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体现作为中国人的民族特征,与现代相结合,在面料,纹饰、工艺等方面加以改良,赋予其一定时代感,从而形成易被现代人所接受的“汉服”,无论款式或工艺变化与否,我们都必须抓住其所蕴涵的精神实质,使“汉服”体现出中国人真正的传统审美理念;即含蓄内敛,自然飘逸的风格,这是只有当衣裳附着人体上才会出现的节奏性美感。
第二,“汉服”是一个完整的服饰体系,要从一些重大庆典、节日、仪式、会议上的礼服入手,注意其作为“国礼服”的严肃性和庄重性。复兴“汉服”,从礼服开始比较可行,然后再逐渐完善,从其礼仪服到常服的整套过程。
第三,因汉服渐渐消亡之后,相关礼仪也离我们越来越远。要振兴“汉服”风韵是要从形到神的恢复。以服饰文化特征为主体在布料。纹饰图案,局部结构上可适当改良,以适应现代服饰工艺技术发展,汉服从来就是发展的。在面料上选择使用机织布、裁剪上部分使用立体裁剪,在穿戴繁琐性上要大大简化,这是对正宗传统汉服的合理继承。因此,现代汉服的主流,应当是对正宗传统汉服的合理又适当的发展,在形制上部分生活化,长袖不必回肘,曲裙和襦裙有机的结合,在做工面料上采用现代技术降低成本。对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处于传统汉服和汉服元素时尚装之间。其穿着的适用范围比传统规范更广泛,使用汉服元素时尚化,设计可以灵活自然。在服饰文化上可集古今元素于一体。对华夏子孙而言,汉服元素时尚装简称“汉式时装”。这类服装,可以看作汉民族服装文化元素与当今主流西式服装体系相融合的时尚服饰,汉式时装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固守和追忆,随着传统民族文化的复兴,这类服装必将拥有很大的市场。从民族服饰文化保护而看,汉式时装变,可为传统规范“汉服”,现代发展“汉服”提供必要的社会服饰文化认同基础。“汉服元素时尚装”虽不是正规的“汉服”但在民族服饰文化的社会心理认同,心理过渡方面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消除因“汉服断代而客观存在的历史心理隔阂。
4结束语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汉服”文化已成为华夏民族的肤发与汉族儿女血脉相连,我们遥望祖先创造的辉煌成就。让那被斩断的华夏文明再绽新妍,现在,许多的年青人自发的为复兴“汉服”文化努力,许多的设计师已经开始着眼于“现代汉服”这方面的设计了,市面上也有一些“汉式时装”出现。希望不久我国的“汉服”文化将成为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一颗闪亮的瑰宝。
汉网 www.hanchc.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